文/黃婷 Tina Huang,ICF MCC|高管教練|教練督導
※ 為保護隱私,例子中的背景與名字皆經過改編。
前言
在進行教練式對話時,客戶或者我們,有時候會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常常為了說明一種情境花上大量的時間,雙方的交流可能因此停滯不前,也可能因為無法清楚表述而產生訊息落差或誤解。善用「比喻(圖像化)」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效能,促進會談效果。組織內部溝通時,領導人也可以練習應用「比喻(圖像化)」來進行溝通,可省下很多溝通的時間與成本。基本上,「比喻」有三項好處:引導對方表達想法、幫助自己表達想法、促進雙方對某件事情的共同理解。我們一起來看看:比喻之美。
首先:觀察溝通風格與偏好
大多數時候,溝通產生落差不是因為彼此的表達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天性使然,每個人對於描述事件或感受,產生了各自的偏好,所以接收訊息、理解訊息以及傳達訊息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接收訊息方面,有些人偏重視覺、有些人偏重聽覺、有些人需要親身體驗、還有些人需要反覆咀嚼。在表達訊息方面,有的人對於細節可以鉅細靡遺地描述,有些人的文字輕易就讓人動容或理解,有些人則很會運用圖像與數字闡述想法,還有些人就用表演、唱歌或跳舞來呈現。
我們如何判斷客戶屬於哪一類型的人呢?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提問,觀察對方用什麼方式切入他所要和你分享的訊息。邀請大家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問問你的親友同事,最近有沒有什麼餐廳他們會向你推薦。你可能得到以下答案:
- 某某餐廳很棒,自然風的裝潢,有大片落地窗讓你享受海邊美景。
- 某某餐廳很棒,他們的音樂讓人很放鬆,我還問他們是什麼專輯,想買一張。
- 某某餐廳很棒,他們的餐點新鮮美味又健康,都不加味精,身體沒有負擔。
- 某某餐廳很棒,他們的菜單描述很詳細,還附上圖片,點菜很方便容易。
上述四位朋友,在表達訊息上分別有什麼樣的傾向呢?依序可能會是:(1)視覺、(2)聽覺、(3)感覺、然後(4)文字閱讀。這不代表絕對的正確答案,而是一個不錯的參考起點,讓我們收集更多訊息,找出較適合的方式與對方溝通。當我們養成觀察的習慣,瞭解對方溝通偏好,對於我們成為出色的教練或領導人,有很大的助益。
教練會談當中用比喻(圖像化)
會談之前
約定整個教練服務之前的訂合約,或者是每次教練會談的一開始與客戶訂定合約,鼓勵教練們與客戶直接溝通,請客戶分享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的學習風格?喜歡用什麼樣的方式溝通?通常如何接收訊息?喜歡用什麼方式陳述意見?有些時候也可以運用某些測評工具,幫助我們進一步和客戶一起探索自己的溝通風格與模式。
那麼會談當中,如何運用比喻(圖像化)來幫助客戶呢?如果你的客戶喜歡也擅長運用圖像化(有時候稱之為視覺化)、比喻(暗喻或明喻),我們就可以配合客戶的風格,在適當的情境與時機,拋磚引玉地運用建構式對話,幫助客戶完成自己的比喻,並重新與他的親身經歷產生連結。這樣不僅過程中可以啟發覺察,教練對話結束的時候,也可以用比喻重新校準我們是否朝著客戶的目標前進。善用比喻幫助你的客戶,產生的自我覺察可以持續很久,以下記錄一個示範給大家參考。
Part I:教練會談的當下
教練:聽完你剛剛的描述有一個圖像,在我心裡浮現,你想聽聽看嗎? |
客戶:好。 |
教練:我好像看到一棟房子,你剛剛也提到今天想試試比喻,我們用比喻聊聊好嗎? |
客戶:好。 |
教練:有關你剛剛描述的,你的內在與外在,如果用房子當作一個比喻,你會怎麼說? |
客戶:我這個房子的外表,看起來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色,看起來很堅固。可是走進屋子裡面的時候,發現裡面的擺設非常柔和溫暖,給人家一種家的溫暖。就可以感受到住在這裡面的人,是非常的溫暖甜蜜而幸福的。 |
教練:你想建立關係的那些人,在這個圖像裡的哪裡? |
客戶:他們可能都是先看到有那個房子的外表而已。除非他們有敲敲門,然後我把門打開,他們進來了才會感受到。原來看起來外面可能不怎麼起眼的房子,其實裡面還蠻溫暖,還蠻喜歡就待在那裏面的。 |
教練: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看到裡面呢? |
客戶: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看到裡面?難道是要把裡面那些溫暖的佈置,把它拍照掛在外面嗎? |
(客戶笑了,我也笑了,然後忍不住調皮並直接溝通起來) |
教練:OK. 為什麼是用拍照?你家的窗戶在哪裡?你家是銅牆鐵壁嗎? |
Part II:過兩天客戶發短信和我繼續聊…
客戶:今天晚上在想那個房子的隱喻。你提到房子有沒有窗戶?我突然想到,我那房子的外觀堅固平實,就像政府機關的建物,窗戶的位置其實很高,不太容易從外面看到裡面。 |
教練:窗戶看不到裡面,看得到燈光嗎?那門呢? |
客戶:呵呵,有趣的發現,我腦袋裡浮出的房子形象,怎麼都是高牆?沒想到還有門。 |
教練:妳可以決定那是什麼樣的房子。 |
客戶:門應該很寬大的。 |
教練:很寬大的門,然後呢?除了寬大,材質呢?開門的方式? |
客戶:嗯,我再想想,門其實可以有很大的空間發揮。 |
客戶:想到門,突然發覺那個房子的形象,沒那麼沈重了。門,是出入口,門面。 |
教練:或許也可以想想,整個房子,每個部份分別代表你這個人的哪裡或什麼? |
客戶:喜歡這個問題。就像,門,是出入口,第一印象。 |
教練:慢慢想哦,明天可以繼續。 |

組織溝通當中用比喻(圖像化)
組織當中的領導人在說明想法,或者提供他人反饋的時候,也可以用「比喻(圖像化)」讓對方更好的瞭解或理解我們所表達的意思;以下用一個領導力教練的例子來說明。
運用測評工具協助客戶
Laura 在國際快銷品公司擔任國家業務發展資深經理,負責全國銷售發展的策略計劃,需要和各個銷售管道溝通策略,讓銷售策略可以確實執行。她的 MBTI(邁爾斯‧布裏格斯性格分類法)結果是 ENTJ,而她的同事大都是 ESTJ。四個指標中的三個指標都一樣,唯獨 N 是直覺(Intuition),而 S是感覺(Sensing),也就是說 Laura 和其他人接受資訊的方式會產生差異。Laura 的直覺(N)讓她著眼未來,著重可能性及預感,從潛意識及事物間關聯來理解世界。同事們的感覺(S)則更加關心具體事物,更傾向於關注細節,而且關注最切近的現實。
這樣的差異,Laura 有時會不知道如何與同事說明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才能讓大家明白她的意思;Laura 很希望可以發揮她在直覺(N)這方面的能力帶領團隊往前走,希望自己的直覺雖然和大家不同,但是可以創造對大家有助益的價值。在最近一次和教練對話探索中,Laura 發現用比喻可以把她的抽象想法圖像化,因此決定練習用「比喻」來促進她和團隊的溝通,讓她的表達更現實、具體一點。
Part I:跨部門溝通
當時 Laura 的團隊面臨一個挑戰,大家認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所以工作表現不夠積極主動。於是她用「比喻」說明,協助團隊成員知道自己部門的重要性,她描述:「業務發展部門的策略角色很重要,以人體來比喻,我們就像是大腦,各個銷售管道就像是手和腳,我們所制定的策略會影響手腳的表現。大腦是相當重要的器官,運作得不夠好就會影響身體的靈活度。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我們的重要性,發揮我們的功能,幫助業務團隊發展市場以達到公司的績效目標。」同事們透過她的比喻,一下就能心領神會自己部門的位置對於全國銷售團隊的重要性。
Part II:向上管理
後來,當 Laura 和老闆進行年終績效評量的時候,她也抓住機會,運用同樣的比喻給予老闆反饋並尋求支援,她和老闆溝通說:「大腦如果要很好的運作,需要養分、休息,也需要頭盔保護它,這樣公司的手腳,才能更好的發揮。未來的一年,希望您可以提供我們所需的資源以落實策略計劃;也希望部門同事有機會喘息,參與培訓或項目以提升管理能力;必要的時候,可能還要請老闆當我們的頭盔,出面協調重大政策,讓事情更好推動。」這樣的比喻,讓 Laura 更有效地將自己想法,轉化成具象的溝通方式,讓老闆瞭解可以如何支援 Laura 與她的團隊。
比喻(圖像化)的好處
透過上面兩例子,希望可以協助大家瞭解,運用「比喻(圖像化)」可以幫助我們促進雙向溝通的效果與效能,對於教練與組織內的領導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總結三個運用比喻的時機:
- 協助對方用適合自己方式表達想法與感受。
- 幫助自己表達想法,讓我們更靈活地表達的自己的概念與想法。
- 促進雙方對某件事情的共同理解程度,可以是在教練對話、一般對話或績效反饋中。
身為教練或組織當中的領導人,若能養成習慣,瞭解對方的溝通偏好,然後找出適合彼此的溝通方式,善用「比喻(圖像化)」進行教練會談或者在組織當中促進對話,對於我們的教練效果或者是溝通效能,將有畫龍點睛之效。
最後也想鼓勵大家,和家人溝通的時候,尤其是和我們的孩子,如果也能善用比喻,你會發現孩子們的表達能力真是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此豐富與美好。所以,善用比喻吧,讓我們每個人裡面的那個孩子也能夠發揮創意,有機會探索屬於自己的那份無限可能。

關於如光教練學院
如光教練學院的創立與願景也是來自於一個美好的意象,讓我們進一步一窺比喻之美。
Part I:綻放如光
By Tina
生命就像 神創造的世界,有其節律與時機。
一年有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一周有七日, 神創造世界用六天,第七日是安息日。
一天有清晨與夜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律與時機,
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個人的生命狀態。
可以在四季當中的任何一個時候開花;
也可以決定何時如冬天沈潛,何時在春天綻放。
生命過程當中的經歷,不管酸甜苦辣或喜怒哀樂,
都是為了淬煉我們成為更豐富的人。
就像珍珠溫潤的光芒,不是鑽石的清澈無暇,
而是包容了許多的生命故事。
當我們秉持一個開放自在的態度,接納生命所帶來的滋養,
我們的生命之光,會自然而然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
我們就可以綻放如光。Bloom in life.

Part II:如光森林裡的 Mother Tree
By 宛伶,如光教練學院內容長
在如光森林中
與你相遇……
在每座健康的森林之間,一定有一棵古老的母樹矗立其中。
一位加拿大的生態學家 Suzanne Simard,基於對樹木的熱愛,投入多年心力研究發現了森林的智慧:土壤下的根系形成了緊密了網絡,讓母樹透過真菌系統傳遞需要的養分給幼樹,也連接起成千上萬棵不同種類的樹,成為資訊流通的情報網與智慧庫,協助穩固了整座森林的昌繁茂盛。
如光教練學院最初創辦的願景圖像,就是一座遼闊的森林,透過系統性的課程服務,協助一位教練從青澀到成熟,走出自己的獨特樣貌。對如光教練學院來說,MCC的 「M」,不只是 Master,也代表著孕育森林的 Mother Tree。教練表面上看得見的鬆與定,是在土壤底下默默紮根做基本功長出來的。
如光教練學院的兩位 MCC,Tina 與 Ruya,代表著學院的根基紮實,能提供每位教練路上的學友們,更全面的養分與資源,協助這座森林長出更多 ACC、PCC 與 MCC 教練……,陪伴每棵教練樹,從基礎先修(向下紮根、向上發芽)、到核心能力(強健主要樹幹)、到情緒智慧(持續內修樹根、開始枝繁葉茂)、到輔導(修剪枝葉、預備結果)、到督導(內在整理、樹根深扎大地),直到長成一棵可以獨立陪伴客戶擋風遮雨的大樹……
想像著森林中,母樹與一棵棵大大小小的教練樹,根連著根,枝葉連著枝葉,厚厚蓬鬆的落葉舖滿了大地,承接著一步一步赤腳的前行——每位教練所接觸到的客戶,都能得到更安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