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習|一輩子的試煉——教練道德準則

教練道德準則是不斷打怪的過程,而大魔王是我們自己

文/蔡宛伶教練,如光國際教練學院內容長

【教練道德準則與規範:案例研討】的公益課程,是如光國際教練學院 2023 年的新計畫,即使自己先前曾聽 Tina 老師聊過,但還是實際參與之後才理解這堂課的重要與獨特性。

2023 年 2 月 18 日,開啟了這堂紮紮實實的教練實戰課程,面對一個個真實情境,挑戰著教練們職業道德邊界的複雜情況,我們該如何保護客戶也保護自己?

如同 Ena 老師在課程最後的感觸,教練道德準則與規範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還是需要各種具有挑戰的實務案例來推演,一起燒腦、分享經驗,才會刻印在我們的腦袋裡、震撼在我們的體感內,真正成為我們自自然然的教練狀態與實踐行為的一部分。

把含糊不清的心理與角色邊界畫清楚,讓每個行動、每句話都能心安理得的攤在陽光下。那份心安理得或許沒辦法帶來立即性的好處,卻能讓我們走得長遠,讓我們的靈魂和羽毛一樣輕盈。

對生命的當責,是把肩上非自己的責任物歸原主,把自己許下的承諾做到最好,所以雖然是公益課程,但跟平常輕鬆的公益活動不同,一切以正式課程的規格來辦理:要求準時與完整參與學習,因為提供正式學分,要對 ICF 負責、對學分背後代表的過程負責、對學員負責,也是老師對自己的負責。

學習不只是發生在課程中、在學生的感知打開時、在老師的舉手投足之間,也在我們的真實敞開之中。短短的三個小時,我們沈浸研讀著八大核心能力的第一核心能力,更令人期待著完整版的【ICF 教練核心能力精研班】,一條條、一小項一小項,躬身入局,庖丁解牛般地浸泡在真相中,把我們的馬步紮得更穩,聯結自己最享受的教練狀態,全然地被釋放並發揮屬於個人特色的教練風格與價值,長成獨立參天庇護一方水土的森林樹。

期待我們一起在如光森林中,彼此根系相連,內功相蓄,穩健綻放🎇

Photo by Alexander Andrews on Unsplash

這次課後,部分教練夥伴神速反饋了學習心得。如閃閃珍珠,點點滴滴的觸動特別珍貴,很貼近教練實踐,更是成為這堂課不可或缺的餘音繚繞。

於是誠獲了夥伴們的授權,一起來從中獲得更多寶貴的學習吧。(請滑動圖片完整閱讀)

封面照片 Photo by Vlad Hilitanu on Unsplash

|溫習|一起走獨自的路

文/蔡宛伶教練,如光教練學院內容長

6月29號,如光的夥伴們再次手捧自己的「公益心」,如期相慧在如光公益客廳。

這一次的主題是「課題分離」

大家知道 「被討厭的勇氣」,日本人岸見一郎跟他的朋友寫的,它裡面有一句話蠻好的,活動前,Ruya 老師分享給了大家:「如果你在為人生而苦惱,但這種苦惱是源於人際關係的話,人際關係的苦惱,那首先要弄清楚,這是不是自己的課題? 許多時候人際關係的苦惱,事實上我們弄清楚以後如果不是自己的問題的話,那你幹嘛去煩惱它。如果是別人的課題,就要丟開。」

同樣地心,我們也充滿好奇:如果是自己的課題,現在的自己如何與之分離?

即使我們先知道了主題,也不知道當晚會如何發生。當 Tina 一開始說話,就能感覺這是一場很深層、很真實的揭露。 Tina 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了「課題分離」是如何發生,如何被處理。

我是誰?我在哪裡?為什麼是我?
被視為理所當然
期望一起,不想一起,沒有辦法一起

一個個關鍵字,聽著 Tina 訴說故事的同時,讓我浮現過往人生的很多畫面,也明白了我們為何會在這個時機點相遇,透過成為如光教練學院團隊,共同走一段生命的路。

如同 Ruya 一剛開始所說的,生命影響生命,我們透過相遇,共同編織宇宙的織錦。「影響」不需要刻意製造機會發生,但是當我們真實面對自己的所有一切,照亮所有的角落,也願意讓它一點一滴的被看見,被分享,當那個時候,影響其實就已經在發生了。同時我們生命深處的本質,相應的感受與共鳴,就已經讓我們成為不可分割的「一起」了。

Tina 讓我看見了,身為一個人的脆弱、勇敢跟敞開,自己心裡被觸動到的震撼與感動難以被言語描述。真實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當一個人身上有越多的頭銜或光環的時候,讓自己展露脆弱跟真實,是更挑戰的。

Ruya 以安定溫柔的能量支持著場域,提醒我們只需要專注在自己的課題就好,切記別介入別人的課題。

照顧自己是課題分離的第一步,讓自己跟周圍保持一個距離,我們才有空間覺察,對周遭的人事物做出有意識的回應。很多議題的根源都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發現了也沒有必要割捨,當有一天我們能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描述事件,我們也能看見當中的恩典。

關於課題分離,Ruya 提出了兩個小技巧協助大家思考與辨識:

一、去看見事件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後是誰要負責?

二、問自己,這是我能負責的嗎?(是我的課題?共同的課題?或他人的課題?)

冷靜的劃清界線,跳脫出來,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
照顧自己、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原則

這一晚,我認為不能稱之為「活動」,而是一場毫無保留的靈魂碰撞。我們帶走了些什麼,也放下了些什麼,彼此的生命,因為相聚一起,再也不同了。

謝謝 Tina 透過親身經驗,喚起大家對課題分離的認識;
謝謝 Ruya 從專業理論切入,協助我們抽離看清楚的方法。

讓這段美好詩句,陪伴著我們,成為獨立自在的靈魂:

宇宙的亮麗華美,
迫使我由心魂深處釋放
我生命中的神力
朝向宇宙翱翔;
任憑我自己,
滿懷信心地尋覓著僅只於我自己
在宇宙之光和宇宙溫暖中。

Photo by Andy Holmes on Unsplash

Photo by Peter Nguyen on Unsplash

|反饋|新手教練養成記

文/蔡宛伶教練,如光教練學院內容長

回想剛開始做教練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是不稱職的副駕駛,明明該由駕駛(客戶)決定目的地跟行駛路線,卻常常把方向盤搶過來,又眼睜睜看著車子沿路碰撞,甚至卡在角落動彈不得。明明開著可以適應任何地形的吉普車,卻成了碰碰車。也因為如此,我開始上網找更多學習資源,因緣聚會下認識到 Tina 老師與如光教練學院。

學院的課是為了已經有教練底子的人設計,再依照各人的需求加強選修,持續深化,客製化的自由度是我很喜歡的。因為自己有些實務經驗(特別是撞牆經驗),想把地基打穩,所以 Tina 老師建議從教練基礎課開始學習。

在上課前我想像著,會有琳瑯滿目的技巧與工具排山倒海而來,沒想到讓我茅塞頓開的第一課,竟然是釐清「教練是什麼」

同樣是以談話形式工作,教練很容易跟顧問或諮商搞混,甚至有些使用「教練」一詞的工作者,可能也不是那麼清楚,教練的界線在哪裡。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把能做的做好,不能做的放掉。

Photo by Julentto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Photo by Richard Jaimes on Unsplash

光是這幾個點就讓我的心境鬆了一半。

過去人生因為雞婆的特質,常常讓我承接超過能力與界線的責任在身上,甚至下意識把問題無法被解決的結果,歸咎在自己不夠好身上。

沒有誰可以為其他人定義,什麼事對他最重要。

沒有人可以為其他人決定,他的未來要怎麼過。

即使是再資深的教練,也會遇到不適合一起工作的客戶,以平常心看待彼此關係的開始與道別,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界線與能力,從許多前輩的分享,讓我知道不是只有自己會撞牆,而撞牆的痕跡都會成為深刻的成長養分。

雖然了解理論,但經過自己的實務經驗、教練學長姐的探討分享,以及 Tina 老師課堂上細緻的實例說明,將教練基礎能力拆解檢視與演練,看似簡單,威力卻很強大!短短兩天就讓我看清楚之前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調整。即使再次發生撞牆的情況,也能從結束後的反思檢視自己在哪個節點中失去了平衡。

終於把方向盤交還給駕駛,身為教練的我坐回了副駕駛位置上,安心陪伴剛上路的駕駛,更有餘裕的感受每位駕駛的開車風格與速度。在每一個路口跟客戶確認後,由客戶踩油門暢通而行,開始享受窗外的風,與沿路的旅程風景。

Photo by Taneli Lahtinen on Unsplash

|溫習|如何創造情緒的友善循環

文/蔡宛伶教練,如光教練學院內容長

你最近一次被擾動心情是什麼時候?
發生了什麼事呢?你知道原因嗎?

每天睜開眼,我們就開始接收資訊、處理來到眼前的事、跟不同人互動,甚至到睡前都需要規劃接下來的待辦清單,目光焦點總是在外,很少有空檔讓我們停下來往內看,久而久之情緒也變成了自動化反應。

情緒調節不只是教練的必修功課,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能力。在上週如光公益活動「情緒調節」中,Tina 老師從「情緒四它(覺察它、面對它、梳理它、擺著它)」著手,帶著大家有次序地與自己的情緒共處。

情緒存在整個系統裡,從大環境的波動紛爭,到家人的互動都會牽引著我們,不只是在個人當中,也在家庭當中、在國家當中、在地球當中。

身為專業教練的路上,一定要瞭解客戶所處環境文化跟趨勢話題,了解大家在意什麼,顯現在哪些影響層次上。

「我是不是被影響了?」
「我的客戶是不是被影響了?」

先從自身覺察開始,調頻自己,進而支持到整個場域與教練會談過程。

Tina 邀請我們透過連續追問「什麼原因」,深挖引發情緒的核心,自己當天接連幾件因「豬隊友」而起的事發生,一層層疊上去,明顯感覺自己累加的煩躁,剛好趁著公益活動來梳理:

🗣️是什麼原因被豬隊友引發煩躁?
📢認為不應該發生的失誤卻出現,增加了自己的負擔。

🗣️是什麼原因增加負擔會讓我煩躁?
📢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該對自己負責,我不想過度承擔。

🗣️是什麼原因讓我不想過度承擔呢?
📢我想過自己的人生,做喜歡的事。

在感覺跟描述原因的時候,也想起自己同樣造成疏忽過失,成了別人的豬隊友,所以情緒也許來自於不接受這部分的自己。

看見了這些,當下次事件發生時,我可以做什麼呢?
💡失誤多少都會有,尤其面對不熟悉的事情時,先放下「不該有失誤」的期待。
💡意識到原本的焦躁來自於連串情緒的累積,所以在心裡設定節點,提醒自己「當下最重要的是什麼?我的焦點在哪裡?」在事件發生時立即處理,避免情緒累積擴大。
💡給予自己與他人「即使在簡單小事上也會犯錯」的空間

雖然以上描述的覺察與啟發看似流暢,遇到了不同的教練客戶與情境時,原以為簡單的「什麼原因」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好幾位學友回饋,練習中很難問下去,也許是不確定最關鍵的訊息是什麼;也許是發現開始繞迴圈;也許是問的方向讓焦點向外。很考驗著傾聽跟抓取資訊的能力。

走到後來發現,原來有時也可以將情緒先擺著觀望,等待它靜靜發酵,時機成熟了自然能找到調節的流動。成為「情緒五它(覺察它、面對它、梳理它、調節它、謝謝它)」完整了循環與我們內在的圓滿。

好期待接下來在情緒智慧課裡,繼續跟同學們紮實演練。當我們把自己顧好了,就能擴散影響到整個環境系統的穩定,一點一滴匯聚成和平的力量🙏

「教練與客戶的《社交/社群與情緒智慧系列》」
模組一:自我情緒覺察與管理

  • 單元一:開學與建立學習合約
  • 單元二:如何活出我的生命狀態?
  • 單元三:情緒/感受/身理狀況如何影響了我的教練服務與生活?
  • 單元四:恢復力如何支持我更好的管理個人情緒並合宜地回應客戶?
  • 單元五:身為教練,我的潛能,盲點與機會是什麼?在哪裡?
  • 單元六:如何有覺察的設定界線,以增進我的內在力量?
  • 單元七:如何探索超越現況的思維與行為模式?
  • 單元八:如何釋放壓力並提高個人在教練服務與生活方面的敏捷力?
  • 單元九:如何持續把有覺察,幸福與願景的生命活出來?
  • 單元十:我要如何為自己慶祝這個旅程?如何應用所學在我的教練服務?

「教練與客戶的《社交/社群與情緒智慧系列》」
模組二:教練與客戶的人際社群覺察,反思與發展

  • 單元一:開學與建立學習合約
  • 單元二:如何與客戶建立信任關係?
  • 單元三:如何更好覺察團體/團隊/社群的動能與氛圍?
  • 單元四:目前我工作與生活方面的人脈關係,現況如何?
  • 單元五:如何建立並提升生活,工作與社群的當中的關係?
  • 單元六:如何在生命與社群中,激勵我自己和他人?
  • 單元七:如何把價值觀活出來並發揮在生命與社群當中的影響力?
  • 單元八:衝突的背後有什麼需要與期待?如何化解衝突?
  • 單元九:如何成為生命與社群中的改變因數並引領改變?
  • 單元十:我要如何為自己慶祝這個旅程?如何應用所學在我的教練服務?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反饋|如願同行 如光綻放

文/Ena 教練,如光教練學院副院長

看著 Tina 教練「《請問教練》EP1:如何遇見教練?」這段視頻看到9分鐘前後,Tina的淚目和哽咽深深觸動了我。

我也深深認同:選擇教練這份職業,是因為這是一份「向內行走、在心深處與自我相遇、相擁、相愛,從而體會到生命完整」的這樣一份職業。所以即便不是來快錢的,不是傳統意義的那種「成功」(職級的高低/社會名氣的大小/金錢的數量),也依然有一批夥伴走在「成為更好的教練」這條路上,並且甘之如飴一去不復返地下去。

因為,沒有人會抗拒來自自我靈魂深處的呼喚「回來吧!回來吧!」

至於具體的成長路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節奏,既不必被他人的「漫長路」所嚇到;也不必被「需要較長時間才有過得去的收入」所憂慮,因為選擇了教練,就是選擇了一種活著的,對己對人的態度——如果你也願意這樣活著:成就他人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幫助他人自我認知的同時也在完成自我認知、創造收入的同時也在創新自己,一份時間的投入,工作和自我生命的豐盛,兩全,那麼,你就來吧,加入教練的行業,加入如光教練學院的同學會,一起走遠路。

Tina老師的經驗,可以很好地成為我前行的攻略參考,省下很多摸索的時間,而將生命能量聚焦在「精修」上。

我,在學院,等著你!

|反饋|用新的觀點讓生命提升

文/蔡宛伶教練,如光教練學院內容長

Photo by Luca Iaconelli on Unsplash

你曾經想過,要怎麼看見自己的背面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思考慣性,它造就了屬於我們個人獨特的觀點見解、習慣使用的詞彙,無形中也固定住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一個人的視角再怎麼寬廣,也看不到自己的背面,看不見自己,所以 POY 透過圖像,啟發更多觀點的討論,跳脫詞彙,帶我們進入圖像比喻和想像力的浩瀚宇宙。

記得第一次上完課時,我對 Points of You® 這套教練引導工具的理解是,透過圖像跳脫慣有的思維與表達模式。這次參加複訓,在課程開始時 Tina 提到,POY 的重點在於「交換觀點」,當下我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不只跳脫,更要透過「交換觀點」帶來大量的刺激。即使是立場相左的觀點也沒有好壞之分,反而能繼續啟發我們的延伸思考。

「生命中有什麼是為我帶來好處的部分?」這是進入課程的第一個探索提問。

畫面中一雙醒目的紅色運動鞋踏在黃色標示線上,猜想畫面主角也許正在候車月台,邁出步伐準備進入車廂,這是我所抽到的,標題為「風險」的卡片。詞彙與畫面都是中性的,「風險」對我來說,等同於「冒險」,也等同於我過去選擇走的人生道路,必然要面對的不可預期與付出代價。運動鞋象徵著行動力與活力,跨越自己的邊界,走進開往未知的車廂,抵達到一個寧靜、隨遇而安的地方,在那裡與周圍環境和諧共存,被宛如大海般遼闊的存有支持著。

但這份理解與詮釋,又該如何回到生活中的議題呢?

課程繼續進行著,其中一個單元分享完自己的故事之後,我意識到自己的說法有種固定模式,會把故事套入某種「標準答案」裡,自己聽久了,有種「無聊」的感覺。

於是我把這個覺察先放在心上,帶著它繼續往下走,直到最後,在我們練習使用「The Coaching Game(教練遊戲)」做自我教練時,突然有個串連起來的領悟:

我期望的「獨自」,其實隱藏著「擺脫」,最好能擺脫掉那些生活中帶來麻煩的人,所以當「一起」這張卡片出現時,我的心裡有個微小但清楚的聲音「蛤……(尾音拉很長)我才不要……」過去的我可以快速適應不同環境,沒有太多顧慮跟擔心,隨心所欲地前進。突然發現,原來「一起」對現在的我來說,就是另一種層次的冒險,要練習超越自己的不耐煩、練習接納不同速度,更重要的是,面對那些曾經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在心態上能夠真正的平等看待對方。

冒險不是到各地旅行,收集新奇的體驗,冒險是去探索內心一個個晦暗不明的角落,發現內在的新大陸。

生命的每個片段都是一處風景,即使再次複訓,課程體驗的單元是一樣的,但是因為與不同人交流,思考邏輯、提問角度、他人的故事與觀察、當下自己的狀態,每個元素都不一樣,因而堆疊出不同的地質、地貌與地表生態。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每一次 POY 的相聚,都是一期一會。

給你三張圖,能不能以同樣的順序說出不同的觀點故事?

給你三張圖,能不能挑戰慣性思維,用各種順序重新詮釋?

在過程中透過設定規則與聯想,強制自己改變思考的習慣,原來框架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看見框架以外。

在 Tina 跟 Gina 帶領下,我們一步步沈浸在 POY 的氛圍中,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與角落,也許曬曬太陽、也許脫下鞋子,也許靠在牆邊,無論是分享自己或給予反饋,都能全神貫注。

入秋後的美好週末,雖然陽光仍然熾熱,但吹撫的風讓人清爽舒暢,感謝趨緩的疫情,讓我們能面對面齊聚,說自己的故事、聽他人的故事,度過充實滿足的一天,將啟發帶走,各自展開行動。

Photo by Michael Held on Unsplash

|反饋|After Points of You L.2

文/Alvem

工作上的忙碌讓人容易迷失自我,這句話在我身上得到了印證,因為沒有時間讓自己停下來,沒有時間讓自己與自己的內心獨處、反思覺察,即便有時間停下來,那也僅止於放空、睡覺休息,補充體力罷了。自我潛能因壓力的堆疊而逐漸喪失!那真實的我又在何方?除了盲目在工作上打拼,我的人生應該還有更期待、更想要的事吧!

或許也是心所嚮往!接到Tina 老師開課的邀請,不假思索拿起了行事曆,二話不說就為自己再安排了一場 Points of You L.2 創業實踐家的兩天的課程,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大致上對於流程及方法有某種程度上的認識,所以在踏入第一天的課程時,內心一股輕鬆自在的感覺就陸續湧了上來。

暫停是一個不能被忽略的Session,不論時間的長短。當我與所有學員以最舒適的方式躺或坐時,沉浸音樂節奏的同時,我覺察自己的思緒似乎還不停地在外遊蕩,腦袋的節奏轉動的比音樂的節奏還要迅速,但索性有音樂的陪伴,及暫停前老師們的提醒,讓我可以慢慢地放下煩雜的思緒,融入接下來的課程當中。

在 Tina 老師及 Grace 老師引導下,我與學員們陸續完成了認證課程的所有階段,過程中每一張卡片、每一張文字或者問題卡,都讓人很有啟發,因為它就這麼莫名神奇地、巧合地與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狀況貼近,然後又可以引導我們更深入的反思、覺察。

每一個過程每個人內心所受到的衝擊及挑戰不同,情緒起伏都不一樣,但卻能感受到及看到每個人最純真、最渴望、最真實、最賦能與自己相處的那一面!心想,如果人跟人的心這麼貼近,那是多麼美好,很慶幸我在這裡感受到了。

在這兩天的課程中我們透過一個簡單的儀式為這趟旅程畫下完美句點,是結束也是開始,因為從分開的那一天開始,我們點燃了生機、充滿了動力各奔前程,或許過程還是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但回首這兩天的課程,似乎又有一股動力在內心底層萌生。

完成 Points of You L.2 創業實踐家認證課程對於我而言是最棒的禮物,未來可預期的,我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成長,也可以幫助他人、團隊,甚至處於惆悵邊緣無法自拔的陌生人,這份強烈的感受之於其他學員,我想彼此的感受都是一樣的。期待我認識的朋友或不認識的朋友,都能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一個可以用來幫助自己及幫助他人的方式,而 Points of You 教練引導工具將是我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