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宛伶教練,如光教練學院內容長
6月29號,如光的夥伴們再次手捧自己的「公益心」,如期相慧在如光公益客廳。
這一次的主題是「課題分離」
大家知道 「被討厭的勇氣」,日本人岸見一郎跟他的朋友寫的,它裡面有一句話蠻好的,活動前,Ruya 老師分享給了大家:「如果你在為人生而苦惱,但這種苦惱是源於人際關係的話,人際關係的苦惱,那首先要弄清楚,這是不是自己的課題? 許多時候人際關係的苦惱,事實上我們弄清楚以後如果不是自己的問題的話,那你幹嘛去煩惱它。如果是別人的課題,就要丟開。」
同樣地心,我們也充滿好奇:如果是自己的課題,現在的自己如何與之分離?
即使我們先知道了主題,也不知道當晚會如何發生。當 Tina 一開始說話,就能感覺這是一場很深層、很真實的揭露。 Tina 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了「課題分離」是如何發生,如何被處理。
我是誰?我在哪裡?為什麼是我?
被視為理所當然
期望一起,不想一起,沒有辦法一起
一個個關鍵字,聽著 Tina 訴說故事的同時,讓我浮現過往人生的很多畫面,也明白了我們為何會在這個時機點相遇,透過成為如光教練學院團隊,共同走一段生命的路。
如同 Ruya 一剛開始所說的,生命影響生命,我們透過相遇,共同編織宇宙的織錦。「影響」不需要刻意製造機會發生,但是當我們真實面對自己的所有一切,照亮所有的角落,也願意讓它一點一滴的被看見,被分享,當那個時候,影響其實就已經在發生了。同時我們生命深處的本質,相應的感受與共鳴,就已經讓我們成為不可分割的「一起」了。
Tina 讓我看見了,身為一個人的脆弱、勇敢跟敞開,自己心裡被觸動到的震撼與感動難以被言語描述。真實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當一個人身上有越多的頭銜或光環的時候,讓自己展露脆弱跟真實,是更挑戰的。
Ruya 以安定溫柔的能量支持著場域,提醒我們只需要專注在自己的課題就好,切記別介入別人的課題。
照顧自己是課題分離的第一步,讓自己跟周圍保持一個距離,我們才有空間覺察,對周遭的人事物做出有意識的回應。很多議題的根源都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發現了也沒有必要割捨,當有一天我們能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描述事件,我們也能看見當中的恩典。
關於課題分離,Ruya 提出了兩個小技巧協助大家思考與辨識:
一、去看見事件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後是誰要負責?
二、問自己,這是我能負責的嗎?(是我的課題?共同的課題?或他人的課題?)
冷靜的劃清界線,跳脫出來,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
照顧自己、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原則
這一晚,我認為不能稱之為「活動」,而是一場毫無保留的靈魂碰撞。我們帶走了些什麼,也放下了些什麼,彼此的生命,因為相聚一起,再也不同了。
謝謝 Tina 透過親身經驗,喚起大家對課題分離的認識;
謝謝 Ruya 從專業理論切入,協助我們抽離看清楚的方法。
讓這段美好詩句,陪伴著我們,成為獨立自在的靈魂:
宇宙的亮麗華美,
迫使我由心魂深處釋放
我生命中的神力
朝向宇宙翱翔;
任憑我自己,
滿懷信心地尋覓著僅只於我自己
在宇宙之光和宇宙溫暖中。

Photo by Peter Nguyen on 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