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此時:教練的臨在狀態 (當下感) 上篇

原創文章作者:黃婷 Tina Huang 教練
ICF MCC, 教練督導/高管教練

Photo by Ashley Batz on Unsplash

前言

在教練的核心能力當中,有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叫做「教練的臨在 (Coaching Presence當下感)」。在教練對話當中,臨在當下的教練狀態是支撐所有其他教練技術能夠發揮出來的地基。什麼意思呢?

當我們放鬆地臨在當下,我們就越能夠保持與客戶同在的狀態,注意力可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自身整體狀態、客戶整體狀態、還有我們與客戶之間互動的顯性與隱性狀態。我們會有更多好奇心,藉著廣泛的觀察與感知,能夠細緻地聽見、看到、感受,能夠問出啟發覺察的問題或進行直接溝通,以更好的支持客戶。

在鍛鍊的過程中,我們怎麼知道自己越來越能夠臨在當下了呢?如果發現自己不在當下,可以用什麼方式把自己的注意力帶回當下?臨在當下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效果在我們的教練服務當中呢?請聽我娓娓道來,我們要先從「意識」說起。


什麼叫做意識?

『網球的內心遊戲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的作者提摩西ž高威 (W. Timothy Gallwey) 提到,我們的五感甚至是第六感都是藉由意識而產生的感知,當我們的意識移動到哪裡,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讓我們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感覺到、產生靈感。他用一個很棒的比喻說:「意識就像是在一片黑暗森林裡當中的光源,沒有意識的時候就是一片黑暗,有意識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看見東西。那所謂的集中注意力,就會像是森林當中的探照燈一樣,將光源聚焦在某一個地方,因此可以看得更清楚。」

在教練的工作當中,我的體悟是,教練的注意力狀態需要「時鬆時緊」。什麼意思呢?借用上面「燈」的比喻,教練對話過程中,我們的燈 (意識) 沒有要刻意照亮森林的哪裡,只是讓那個燈光籠罩在森林當中,這是「安靜和放鬆」的時候;教練的意識會散佈在整個對話的時間與空間裡面。當森林裡突然有一個動靜:比如說像是有小動物移動或落葉的聲音或影子,也就是所謂那個觸動我們的訊息出現,這時候就可以集中意識,也就是「專注和緊」的時候,讓自己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像探照燈一樣,集中聚焦在某個地方深入仔細地探索,發出聲音、有影子閃過的那一帶發生了什麼事情。


如何保持專注?

現代人都無意識地被訓練為可以「一心多用」,所以我們平常就要開始觀察自己的專注狀態,為自己創造機會鍛鍊專注力,練習讓自己一心「不」二用。我曾經嘗試過幾種方式:泡茶、畫畫、寫書法、聽音樂、運動、數息、靜坐、讀經。也曾經體驗過一種特別的方式,就是端著一碗滿滿的水,爬了500公尺高的小山坡,不僅要很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步,也要很專注地讓水不灑出來。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進一步了解自己專注的情形如何。

受訓成為教練輔導老師 Coach Mentor的過程當中,還練習過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幫自己的教練錄音檔, 以逐字稿的方式記錄下教練對話內容當中的每一個字句;也要幫學員 (Mentee) 的教練對話錄音打出逐字稿,然後在逐字稿上面提供文字反饋。過程中有幾個要求:從錄音播放的一開始,不暫停,就這麼一口氣記錄到錄音結束為止;而且要忠實紀錄裡面的每一個字句,不是摘要、不是解讀、不是演繹。然後再聽一次,看看自己都漏了什麼? 是否分心? 什麼原因分心? 分心到哪裡去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之後,專注力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也更能夠如實重述客戶使用的字句,比較不會變成是自己的演繹或解讀。接著,就可以開始觀察並留意自己在教練對話當中的專注程度如何? 一開始我是用「反向指標」觀察自己,也就是從留意自己是否會分心開始。當我們可以知道自己正在分心,抓住自己不專注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可以把自己帶回來,因為注意力是跟著意識走的。


如何把注意力帶回來?

『網球的內心遊戲』一書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我自己實驗之後覺得,對於初學者來說,確實容易有效;就是,當你意識到自己分心的時候,開始練習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進行「數息」的動作,也就是單純的「觀呼吸」。不需要用特別的方式呼吸,就是單純地觀察自己的一吸一呼,然後跟著數呼吸的次數,這樣就可以。

為什麼有用?有兩種說法:第一,每次呼吸就是當下的每一瞬間,呼吸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是我們可以和此時此地好好連結的一個動作;另外一種說法是,宇宙也會呼吸,所以當我們關注呼吸的時候,我們在跟整個大我做連結,也會比較能夠放鬆而專注。

上面提到的一些鍛鍊的方式,大家可以選幾個適合自己的練習,嘗試看看。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慢慢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專注,有幾個指標可以參考:

(1)   發現自己是否分心的敏銳度提升。
(2)   發現自己專注的時間變長、分心的次數變少。
(3)   然後自己分心之後,可以把自己帶回當下專注的速度變快。


教練的臨在狀態 

(Coaching Presence 當下感) 又是什麼?

想了想,我會這樣形容自己臨在當下的狀態,就是內在很安靜,思維、心情、五感或者是身體每一個細胞與能量,都很放鬆安靜專注。如果用一個畫面來描述,就像是我坐在中央車站,我在我的世界裡面,像被一個小泡泡包住;周圍也就是外在的世界,人聲鼎沸、人來人往,像一個包住小泡泡的大泡泡。我放鬆安靜專注待在我的泡泡裡、不受干擾。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兩個世界的速度感不一樣;外面的世界很快,而我的世界包括我的呼吸和身邊的空氣都是慢的,然後我留意著每個發生,不管是我的小泡泡世界還是外面的大泡泡世界。

那麼在教練實踐中,應該就是教練用自己的小泡泡包住了客戶的小泡泡,然後在這樣的狀態中專注且持久,而且能全方位聆聽客戶的時間長且完整;教練發現自己分心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帶回來,不僅不被外在環境的聲音 (sounds or noises) 所打擾,也不被自己內在聲音 (inner voices) 所干擾。外在打擾可能是環境中的聲響、客戶說出來的內容、客戶的情緒與感受等等;內在干擾可能就是自我 (Ego)、自我評判、自我投射、自我懷疑、自我期待、客戶的認可、對成果渴望……諸如此類。

行文至此,突然想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很多教練會用記筆記的方式幫助自己專心,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練習,後來發現,這樣其實會產生某種干擾,就是可能為了記錄上一句而沒有聽清楚現在這一句;也有可能因為沒有記錄清楚而在心裡煩惱「剛剛客戶說什麼? 怎麼漏記了?」,最後變成客戶在當下而我們在過去。所以想鼓勵大家,開始練習筆記寫得越少越好,如果有哪一天你不用記筆記,還可以記得客戶說過的話、有過的表情、做過的動作,也可以如實重述客戶的字句,恭喜你,你真的很專心地臨在當下了。

Photo by Aleksandr Ledogorov on Unsplash

~ 未完待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