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與等候的力量

原創文章作者: 黃婷 Tina Huang, ICF MCC, 教練督導/高管教練

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ash

今天聊的話題與 2019 年 10 月 〝ICF 新版教練核心能力〞之二「體現教練心態」,和之五「維持臨在狀態(維持當下感)」有關。

除以文會友以及視頻、公益活動等各種可能的形式分享感悟和發現,支持教練們精進之外,如光教練學院還專門開設 〝教練核心能力精修班〞以支持教練們的持續成長需要,詳情歡迎點擊下方連結。👇👇👇

相關課程|大師級教練新版核心能力大師精修班 (24 CCEUs)

前言

學過聆聽的教練都知道要「黃金沉默 Golden Silence」,但是要等多久?才是真正做到「黃金沉默」,然後對客戶產生助益。早期開始成為教練的時候,我不是很清楚。

我知道的是,當教練對話停下來,客戶與我之間一片安靜到某個程度,也就是安靜到某個「時間長度」時,我會開始緊張加小尷尬,很有衝動想把彼此之間的空白填滿,當忍耐到極限,然後客戶還是不說話的時候,我就開始總結客戶剛剛陳述過的內容,和或是思考可能的問題開始提問,以至於能夠進行教練對話。因為我會擔心,如果我無法持續推進教練對話,客戶會不會覺得我不夠專業?會不會覺得在這個教練對話當中沒有獲得?

一段時間之後才明白,當我開始去填滿空白,就已經失去了教練的夥伴關係,因為我不僅不夠相信客戶,還把教練對話的責任都攬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我決定認真鍛鍊自己「靜默與等候」這件事,當時給自己設定目標就是「等,等到客戶開口」,不管多久就是等,這個練習是真心不容易。

靜默與等候的力量

經年累月之後發現,有耐心與相信的「靜默與等。」確實很有力量;曾經有客戶謝謝我,笑著對我說:「你是第一個可以等我這麼久的人,給我時間與空間把自己整理好,再好好開口跟你說話。」接下來分享幾個故事,讓大家體會一下靜默與等候是值得的。

🍁 🎄~🎄~🎄~🎄~🎄~🎄~🎄~🎄~🎄 🎄~🎄~🎄~🎄~🎄 🎄~🎄~🎄~🎄~🎄 🍁

📙故事一

已經是十年前了,當時在內地有位客戶,他做的是內部工程,興趣是去山上或海邊找漂流木進行根雕,他告訴我根雕之前都會安靜地坐在漂流木前面,觀察感受並思考,然後決定要如何雕塑他的作品。

某次教練會談,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他遲遲沒有反應,我內在其實還是有緊張和焦慮,但是我提醒自己:「等,等到客戶開口。」約莫三分鐘之後,他終於娓娓道來,把整理好的想法與感受向我訴說。那是我設定練習目標之後,第一次體會靜默與等候真的很重要;也是我第一次經歷到,跟客戶工作時,了解客戶的工作屬性跟興趣有多麼重要,就像 ICF 教練核心能力裡面談到,理解客戶是什麼樣類型的人,我們才更能夠更好地支持客戶。

📙故事二

是教練前輩的親身經歷,很值得玩味。一般我們要拿案子時,有些情況會被資助方 Sponsor 要求現場教練給他們看,觀察我們教練的能力如何,才進一步決定是否聘用我們。前輩說他去了現場,資助方的評委都坐在旁邊,前輩在教練會談一開始與客戶設定好目標之後,他問客戶:「你希望我怎麼支持你?」客戶說:「讓我自己想一想,好好整理一下。」

然後客戶就拿起紙筆,在那邊想啊想、寫啊寫、想啊想、寫啊寫,經過二十幾分鐘之後,客戶抬起頭來看著前輩說:「好,我已經找到答案了。」然後他就把整理好的思緒與準備採取的行動方案講出來,後來大概再五分鐘,這個教練對話就結束。前輩後來成功拿到這個案子,即便沒有顯著展現其他的教練技術,而這個教練是成功的,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靜默與等候」,前輩很完整地呈現他相信客戶的心態,還有自在地與客戶臨在當下的狀態。

📙故事三

屬於團體輔導 Group Mentoring 的情境,記憶猶深。幾年前,我長期輔導一個團隊應用教練技術在工作當中,因為他們的角色很需要運用教練技術來支持他人。當天所有成員練習一起教練其中一位擔任客戶的夥伴,有需要的時候,我會適度地介入並示範,教練對話進行到一半,我感受到整個團隊的能量卡住,似乎一直在迷宮裡,看不見出口。

我直覺客戶需要一點時間與空間,也感受大家 (包括我自己) 需要暫停一下,然後我徵詢了客戶的意見,客戶表示他確實有需要,我請問客戶要多少時間,他說不是很確定,我說:三十分鐘夠嗎?他回答很足夠。然後,我們是這樣等候的,我和團隊說:「大家愛幹嘛就幹嘛,別都待在這兒,也可以出去散步曬太陽。」

接著,有幾位夥伴跟著我離開那個場域,去外面的公園散步曬太陽,也有人待在原來的地方彈吉他、或者就閉目養神什麼也不做。跟著我散步的一位夥伴問我:「那我們現在該做什麼來支持那位夥伴?」我回答:「在等待的狀態中,只要專心地安頓自己,不要想現在應該要幹嘛,不要想他待會兒可能會講什麼,也別想待會兒自己該問什麼好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狀態都正在影響團隊當中每個人。」

三十分鐘回去現場之後,接下來的時間都是在聆聽客戶娓娓道來,剛剛他的思緒與狀態發生了什麼變化。他跟大家分享,思考了什麼、做了什麼決定、接下來要採取什麼行動突破現狀,就像自動播放機一樣,不停地說出來。最後我只問他,從今天的教練經驗當中收穫什麼?他說:「Tina 老師,我發現我很需要休息 Take a break,過去半年的生活中,我從來沒有給自己奢侈的三十分鐘,什麼事都不做就單純地跟自己待在一起。」最後,他的行動方案包含:時不時給自己時間與空間,就這樣玩耍、散步、不埋頭工作或服務他人。

🍁 🎄~🎄~🎄~🎄~🎄~🎄~🎄~🎄~🎄 🎄~🎄~🎄~🎄~🎄 🎄~🎄~🎄~🎄~🎄 🍁

為什麼無法靜默與等候?

教練對話中,靜默與等候是一種很重要的介入方式 Intervention,也是很不容易的教練技術,因為它跟其他的技術不太一樣。很多教練技術是要你做一些「向外」,客戶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的教練動作,而靜默與等候是要你做「同時向外又向內」,客戶無法看見、無法聽見的教練動作。

向外關注客戶的需要與狀態,向內留意自己的內在喧囂,以便調整並安頓自己心態與臨在狀態。這個學過教練的我們都知道,但為什麼我們總是有會滑出「靜默與等候」狀態的時候?現在我也還是難免發生這樣的時刻,那麼我們就來進一步聊聊,滑過去的瞬間,通常是我們內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下一篇文章《體現教練心態與狀態:是誰在教練?》,將有進一步的探索與討論。⭐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2019年10月 ICF 新版教練核心能力

二、體現教練心態 (Embodies a Coaching Mindset)
Definition:Develops and maintains a mindset that is open, curious, flexible and client-centered
定義:發展並保持一個開放、好奇、靈活並以客戶為中心的教練心態

  1. Acknowledges that cli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choices.
    認知理解「客戶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2. Engages in ongoi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 a coach.
    身為教練,持續投入自身的學習與發展。
  3. Develops an ongo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o enhance one’s coaching.
    發展持續反思的習慣,以提升自身教練能力。
  4. Remains aware of and open to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 and culture on self and others.
    對於背景和文化之於教練自己和他人所產生的影響,保持覺察與開放的態度。
  5. Uses awareness of self and one’s intuition to benefit clients.
    運用教練的自我覺察和直覺,讓客戶受益。
  6. Develops and maintains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one’s emotions.
    發展並維持能力以管理並調節自我情緒。
  7. Mentally and emotionally prepares for sessions.
    在思維上和情感上都做好準備以進入教練會談。
  8. Seeks help from outside sources when necessary.
    必要的時候,向外部資源尋求協助。

五、維持臨在狀態 (維持當下感) (Maintains Presence)
Definition:Is fully conscious and present with the client, employing a style that is open, flexible, grounded and confident.
定義:全身心且有意識地與客戶同在當下,展現一種開放、靈活、可靠且自信的風格。

  1. Remains focused, observant, empathetic and responsive to the client.
    對客戶保持專注、觀察、同理和回應。
  2. Demonstrates curiosity during the coaching process.
    在教練過程中展現好奇心。
  3. Manages one’s emotions to stay present with the client.
    管理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客戶同在當下。
  4. Demonstrates confidence in working with strong client emotions during the coaching process.
    在教練過程中展現信心,可以和「強烈的客戶情緒」一起工作。
  5. Is comfortable working in a space of not knowing.
    能夠舒適地在未知的 (心理) 空間中工作。
  6. Creates or allows space for silence, pause or reflection.
    創造並給予靜默、暫停或反思的空間 (與時間)。

全思維、身心、直覺地聆聽

文/黃婷 Tina Huang,ICF MCC|高管教練|教練督導

前  言  
最近協助一個團隊的成員在進行一對一會談的時候,可以更好地與客戶同在,與客戶連結。對我而言,能否與客戶同在並連結,教練的聆聽狀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教練養成過程中,深度聆聽的狀態很大程度透露了教練的狀態是否處在當下,是否與客戶有全頻道的連結。之於我,全頻道意味著:思維(腦),情感(心),身體(身)與直覺(靈性)同時運作地聆聽。那麼用思維,身心與直覺聆聽意味著什麼?我們該如何培養?我想就個人截至目前的體悟,和大家聊聊。不代表任何官方說法。

思維(腦)的聆聽

意味著不帶偏見,沒有預設立場,不會因為自己的喜好產生選擇性地聆聽。我們對客戶的每一個想法都好奇,留意客戶重複使用的字眼,和其他客觀的人、事、時、地與物的訊息,因為什麼訊息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對話焦點或方向。在客戶敘述的字裡行間,與用字遣詞當中,都默默地傳遞訊息給我們。要小心的是不要太投入客戶的故事裡,忘記保持距離,而無法用鳥瞰的眼光,綜覽客戶的行為模式,成為客戶的鏡子。借用 U 型理論當中的聆聽層次來說明,應該是和「開放思維(Open Mind)」的層次相應。

情感(心)的聆聽

意味著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可以「聽見」客戶的情緒,不僅僅是聽文字內容而已。客戶的語氣與語調的抑揚頓挫,能量狀態是否高低強弱,表情與肢體語言的變化。客戶有哪些字眼的語氣語調很特別?客戶描述的時候,重複現了什麼樣的情緒與感受的字眼?特別是,當客戶說話時的語調,手勢,面部表情這些「非語言訊息」,和說出來的文字內容這些「語言訊息」不一致的時候,情感地聆聽可以幫助發現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洞見,也顯出這個層次聆聽的重要性。借用 U 型理論當中的聆聽層次來說明,應該是與「開放情感(Open Heart)」的層次相應。

身體(身)的聆聽

聆聽教練自身的身體反應。(如果你那天生病,可能就不宜列入參考。)經驗上,如果我們留意自己的身體反應,會發現在教練對話中,自己的心跳有時會加速,胸口有時候悶悶的,有幾次頭部好像特別沉重無法思考,或者肩膀很緊或胃不舒服等等。當我們有這些感受,獲得客戶同意之後,可以提供給客戶參考。探詢這些對他們而言產生什麼樣的共鳴?可能意味著什麼?借用U型理論當中的聆聽層次來說明,應該是與「開放情感(Open Heart)」和「開放意願(Open Will)」兩個層次並存的相應。

直覺(靈性)的聆聽

聆聽教練自身的直覺,其他的字眼可能是「直覺」或「內在智慧」。我覺得是所謂智慧現前的時刻。教練有時候突然有一個字眼、一個畫面、一個感受浮現,像是天外飛來一筆,與剛剛的對話內容沒有很直接的關聯性,但是揮之不去。這個時候,一樣在取得客戶的同意之後,可以拋磚引玉地提供給客戶參考,不要一次說出來,慢慢地投石問路,問問客戶對於你靈光乍現的這個訊息,有什麼想法與感受?借用 U 型理論當中的聆聽層次來說明,應該是與「開放意願(Open Will)」的層次相應。

來自於 Theory U, 作者: Otto Scharmer

如何培養這些能力?

重要的前提

客戶和你之間具備高度互相信任的關係。然後一次培養一種聆聽層次,累績該聆聽的實務經驗。一個層次純熟之後,再堆疊上去。每個人的途徑可能不一樣,可以看看哪一個層次比較適合自己開始練習,然後練習,練習,再練習。就像練功夫一樣,每天都要蹲馬步,每天都要把已經學會的演練一遍。此外,建立反思的習慣,每次練習之後,問問自己這次鍛鍊,有什麼樣的獲得?有什麼樣的挑戰?對自己有什麼觀察?如果可以和自己的教練導師或夥伴一起討論,尤佳。

思維(腦)的聆聽

可以從速記開始。為自己的教練對話錄音,然後把錄音拿出來聽,用速記的方式寫下逐字稿。就像法庭的速記員一樣,專心單純地速記,聽到什麼記下什麼。(不要開始邊聽邊評判自己,或感到懊悔可惜。)紀錄完之後,看看逐字稿裡面的內容,有什麼是當初沒有聽見的?沒看見的?什麼原因沒有發現?如果有機會聽到別人的教練對話,也可以這麼做,請留意,務必取得同意並且保密。這是一個花時間但是有效的方法,我自己也是這樣鍛鍊起來的。

情緒(心)的聆聽

觀察客戶的語氣語調,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在今天會談的過程中有什麼明顯的變化(轉折)?抓住這瞬間,進一步探詢,這些變化發生的時候,客戶心裡在想什麼?客戶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也可以擴大觀察範疇,思考客戶今天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取得客戶同意之後,把自己的觀察乾淨地提供給客戶,不需加油添醋,問問客戶自己對於自己的不一樣,有什麼想法與感受?如果客戶覺得沒有,可以再繼續觀察。看看有沒有其他線索,繼續支持你的看見。留意,不要評判自己的回應,以及它是否產生效果。

身體(身)的聆聽

當思維與情緒的聆聽已經培養的比較純熟,就可以開始練習感受自己身體的感受。一開始可能不太明顯,也可能就是「沒有身體感受」,都沒有關係。我個人也不是每次都會有身體的感受。通常都是客戶把某個情緒壓抑很久,或者是客戶的議題引發了我個人的內在反應,我才會有明顯的身體感受。無論是哪個原因來的,同樣地,取得客戶同意,乾淨地把這個訊息提供給客戶。因為每個人不一樣,大家與生俱來的優勢與特質不同,我還是想鼓勵大家試試看,因為我相信我們只要有意識地練習,都會越來越有感。

直覺(靈性)的聆聽

這個部分我自己覺得是前面三個聆聽相互協調運作下,發生的美好時刻。也有可能剛好今天是個最佳時間點(right timing),一份給你的禮物,感受到靈光乍現的美妙與神奇。它有時候像個微小的聲音,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有時候就直接出現讓你無法忽視。如果你不確定,邀請你謙卑地和客戶爭取一點時間,可以是 15 秒,或是 1 分鐘,讓你好好和你的直覺(你內在智慧或靈性)核實一下,然後再決定是否與客戶分享。同樣地,請事先取得客戶同意。

  後  記  

那天,進行團隊教練的時候,我邀請了團隊當中的每位成員,選擇自己想要練習與培養的聆聽層次,有一半的夥伴選擇了身體的聆聽。最後大家發現,彼此的身體反應有一樣,也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也發現用身體聆聽的時候,很容易被自己很實際的身理需求打岔而分心,例如尿急或肚子餓。這些都是很真實的體驗。

沒有哪位教練的思維,身心,與直覺的聆聽是最佳或最準確的,因為,只有客戶知道什麼最適合他們或者最打動他們。而身為教練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信任客戶、信任自己,專注地維持一個教練會談的場域,把自己當作一面鏡子、一個器皿、一個通道,讓客戶有機會可以透過我們,如實且誠實地看見他們自己。這樣就很美好了。

Photo by Jaskson David on Upsplash
本文對應之教練核心能力
一、積極聆聽 Listens Actively Definition:
Focuses on what the client is and is not saying to fully understand what is being communic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lient systems and to support client self-expression.

定義:
專注於客戶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客戶,在他所處的系統架構中所溝通出來的內容,以支援客戶的自我表述。
01
Considers the client’s context, identity, environment, experiences, values and belief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client is communicating.
考慮客戶的背景,身份認同(特性)、環境、經驗、價值觀和信念,以提升對客戶正在表達的事情的理解程度。 
02
Reflects or summarizes what the client communicated to ensure clarity and understanding.
如實重述或摘要客戶敘述的內容,以確認我們明白或理解客戶。 
03
Recognizes and inquires when there is more to what the client is communicating.
能夠辨識出何時該進一步探詢,客戶陳述內容背後,有待揭露的資訊。
04
Notices, acknowledges and explores the client’s emotions, energy shifts, non-verbal cues or other behaviors.
留意、覺察以及進一步探尋客戶的情緒、能量的轉變、非語言訊息或者其他值得關注的行為。 
05
Integrates the client’s words, tone of voice and body language to determine the full meaning of what is being communicated.
整合客戶的用字遣詞、語氣語調和身體語言,來明確客戶陳述內容的整體意義。 
06
Notices trends in the client’s behaviors and emotions across sessions to discern themes and pattern.
留意客戶在會談過程中的行為以及情緒的改變,以識別出主題與模式。 

相關連結

ICF 教練核心能力模型 (2020年10月更新版)

Photo by Lightscape on Unsplash